文旅
NEW
BUSINESSMEN
OF ANHUI

地址:合肥市经开区繁华大道与翡翠路交口经典广场A座7楼

电话:0551-62853688

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圆满落幕

     看“戏曲盛宴”亮点纷呈  
 
  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是戏迷们期待已久的舞台,6月26—28日,连续三天分别举行了业余组黄梅戏、庐剧和专业组的比赛。戏曲演员和戏曲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切磋技艺,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或经典或原创的精彩黄梅戏、庐剧戏曲表演,唱、念、坐、打样样出彩、韵味十足,现场掌声和欢呼声不断,气氛极为高涨,呈现出一场场精彩的“戏曲盛宴”。
 
  6月26日,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首先迎来的是业余组黄梅戏比赛专场,近30个剧目展开激烈角逐。
 
  据了解,自全市戏曲大赛业余组黄梅戏比赛报名以来,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最终28支参赛团队脱颖而出,亮相当天的黄梅戏比赛现场。比赛中,《红灯响炮千家醉》、《民女名叫冯素珍》、《洞房》等剧目受到专业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台下的戏迷过足了戏瘾,连声叫好。
 
  “这是我第二次来参加比赛,真的感受到竞争越来越大。”来自庐阳区的汪文英此次带来了黄梅戏剧目《钟声催归》,她坦言,今年比赛的压力比较大,因为选手们表现得都很好。汪文英也表示,今年的选手比往年都更年轻,这一点让她十分欣慰。“这说明,我们传统戏曲的普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6月27日上午,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进行了业余组庐剧专场比赛。全市各县(市)区共选送了18个节目,其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原创剧。
 
  作为合肥的本土戏剧,庐剧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年轻人却对庐剧越来越陌生。近几年政府加大对传统戏曲的扶持和引导,让年轻人接触到传统庐剧,并通过现代演绎方式重新让庐剧回归到大众视野中。
 
  从此次“玉兰杯”业余组庐剧比赛现场记者发现,不仅涌现出很多年轻的庐剧爱好者,同时也不断地有创新形式。
 
  曹培强是肥东选送的演员,他带来的剧目是《山伯临终》。虽然是业余演员,但是曹培强的演出经验并不少,平时经常和妻子一起搭档在乡村演出,来参加“玉兰杯”也是第四次了。还记得去年那位抱着孩子来看父亲演出的妈妈吗?那就是他的妻子。今年32岁的曹培强唱庐剧已经16年了,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的他,全凭一腔热爱。妻子说,两人平时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带孩子,“我家这孩子就是跟着我们到处演出长大的。”
 
  同样是肥东选送的原创剧《小康路上结伴行》,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坎坷的命运和对政府的不理解,在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女主人公终于理解了政府工作人员良苦用心的感人故事。参加比赛的三名演员此次演绎的是这部剧的其中一段,演员精湛的演技让现场掌声不断。
 
  来自蜀山区俏夕阳庐剧艺术团的黄亚梅已经与庐剧结缘30多年了,参加“玉兰杯”也很多届了。参加过这么多次比赛,黄亚梅越来越感觉到,通过这样的比赛能让庐剧传承下去,“通过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庐剧,喜欢上庐剧,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6月28日上午,专业组的比赛作为整个大赛的“压轴戏”闪亮开锣,这场重量级的比赛不仅吸引了广大戏迷纷纷涌来,很多票友、戏曲爱好者以及之前刚参加过业余组比赛的选手们也都亲临现场认真观摩,不放过一丝学习的机会。专业组大赛也确实精彩无比,各种经典唱段和原创曲目轮番登台,著名庐剧《半把剪刀》《梁祝》《休丁香》《孔雀东南飞》等经典唱段令观众如痴如醉、由衷喝彩,而原创庐剧《三孝口》《葡萄书记》等优秀唱段也令人耳目一新、不住叫好……各种主题风格不一的戏曲唱段被选手们演绎得精彩绝伦,让台下的戏迷过足了瘾。
 
  为戏曲艺术“丰土肥田”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与行动。从2016年至今,合肥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通过举办大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更好地把舞台表演艺术送到群众中,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合肥有适宜戏曲发展的土壤,百姓有欣赏戏曲节目的需求,通过举办“玉兰杯”戏曲大赛,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大赛成果,享受到艺术精品;也让更多的艺术家抓住良好契机,打造出更多的文艺精品,为合肥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从小试牛刀到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戏曲赛事,这一创新不断的大赛不仅为各类戏曲人提供了展示、提升技艺的舞台,也向社会持续释放着合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振兴戏曲的信号。
 
  为进一步促进地方戏曲繁荣发展,振兴本土戏曲庐剧,从第二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开始,增加了专业组的表演,来自合肥都市圈所属各市、县(区、市)文艺院团和文化单位专业从事庐剧表演的文艺工作者得以与民间戏曲艺术爱好者同台献艺、互相促进,为本土庐剧的兴盛与发展释放更多的能量。可喜的是,在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戏曲人才开始崭露头角,还有不少年轻的戏曲爱好者屡次参赛并表现突出,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戏曲院团开始大放异彩,还有不少民营院团的戏曲演员凭自己的实力进入了专业组,与国有院团的专业演员同台比拼、切磋,令观众和评委备感惊喜。
 
  眼下,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已落下帷幕,但另一场戏曲盛宴不久又将开启。据悉,合肥市校园戏曲比赛将在9月至10月上旬进行。同时,还将举办“玉兰杯”戏曲大赛优秀节目展演和庐剧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展演等活动。
 
  让戏曲传承“生根开花”
 
  在本次“玉兰杯”戏曲大赛中,有不少年轻的戏曲人才经过几年参赛经历的磨炼,纷纷开始崭露头角,有些还取得了突出的表现。其中,在专业组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的牛静,就是一名正在冉冉升起的“庐剧新星”。
 
  毕业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庐剧表演专业的牛静如今是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庐剧院的一名青年庐剧演员。今年只有26岁的她已参加过三届合肥市“玉兰杯”戏曲大赛,对此,她感触良多。“我参加第二届‘玉兰杯’时,已经怀孕7个月了,虽然领导和同事关心我,都劝我不要参加了,但我不想错过这么好的参赛机会,还是登台了。”舞台上,身怀六甲的牛静以优美动听的唱腔征服了观众的心,获得了三等奖。转眼到了第三届“玉兰杯”,经过精心准备的牛静再次参加,一举获得了二等奖。而到了今年举办的第四届“玉兰杯”,牛静俨然已成为一名“老选手”了,她演唱的《半把剪刀》选段《法场上见儿死》获得了全场最高分,赢得一等奖。对此,牛静感慨道:“‘玉兰杯’戏曲大赛对于我们庐剧演员来说,是一场盛会,更是一次大练武,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和全市的庐剧演员进行比拼和切磋,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就是从这样的比赛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的。我会继续参加‘玉兰杯’,把最好的时光留在舞台,留给观众,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庐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庐剧,并喜欢上庐剧。”
 
  作为合肥的本土庐剧,它更多地还是植根于基层的土壤中,深受地方老百姓的喜爱。因此,各县(市)区的戏曲院团近年来也是硕果累累。今年率队来参加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的长丰县庐剧团就收获颇丰,将一、二、三等奖全部收入囊中。对此,长丰县庐剧团团长汪凌表示,这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参加了好几届‘玉兰杯’,今年的奖获得的最高,也最多,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玉兰杯’的参赛选手人数和水平都在逐年提高,竞争很激烈,为了参加这次‘玉兰杯’,我们在团里内部也搞了个海选,挑选的都是最优秀的节目和演员来同全市的专业选手进行较量。”不过,汪凌还说,获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团队和演员们长年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作为县级庐剧团,常年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平均每年600场的演出有效地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水平。”汪凌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地方戏曲的扶持力度很大,引导各级戏曲院团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演出活动,如“戏曲进校园”、“送戏进万村”“戏曲大舞台”等,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同时,各地戏曲院团也纷纷走进社区、乡村、工厂、学校、企业、机关等地,以庐剧、歌舞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开展普法、综治、环保、安全生产等专场巡演,每年达近百场。
 
  在本次“玉兰杯”戏曲大赛中,很多民营院团和业余选手的表现格外出彩,令人刮目相看,专家和评委纷纷表示,随着“玉兰杯”大赛的持续举行,专业组选手和业余组选手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业余组参赛选手的水平越来越专业。
 
  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宣祥友已连续4年带着戏曲团队来参赛了。初次参赛时,这个团队不过是刚成立两年的草根团队,如今已是我市知名民营戏曲院团。2017年8月,由该院团创作表演的庐剧大戏《情意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为我省民营庐剧院团进京展演开了先河。“我要感谢‘玉兰杯’戏曲大赛。第一年参赛时,《情意缘》刚刚创作,我信心还不是很足,但通过比赛,不仅历练了团队,也结识了很多知名的民间戏曲人,我还邀请他们来为这部戏助阵。”宣祥友回忆道。到第二届时,宣祥友团队便用《情意缘》选段参赛。“一个新剧目需要在专业舞台上来呈现,通过现场专家老师的点评,找出其中不足,这样便于团队不断进行打磨、提高。”去年,宣祥友团队在这个舞台上首演了创新版庐剧《孟姜女》选段。而参加今年的第四届“玉兰杯”,对于这个院团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突破,他们同时参加了专业组和黄梅戏业余组的比赛,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
 
  宣祥友说,今年该团首次参加“玉兰杯”戏曲大赛专业组比赛,奉献的是原创庐剧《三孝口》的选段《今天要让娘我好好抱抱》,这部庐剧古装戏是根据合肥三孝口“三子孝母”的传奇故事进行了改编和升华后完成的原创大剧,将于8月20日在安徽大剧院首演。本次在“玉兰杯”戏曲大赛专业组比赛的舞台上,观众们得以对其中的一个精彩选段先听为快。“这部戏说的是三孝口的故事,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孝道,是真正把庐剧和合肥的地域文化联系了起来,用本土的艺术来讲述本土的故事。”宣祥友说,他每年都亲率团队来参加“玉兰杯”大赛,既是为了锻炼队伍,也是为了把更多更好的优秀原创作品推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谈到民营戏曲院团的发展,宣祥友很兴奋,他说:“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社区文化、公共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都给予了民营戏曲院团新的生机。像‘玉兰杯’大赛,就是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让我们这些民营院团和国有院团共同绽放。可以说,民营院团的春天来了。我们要抓住这些宝贵的机会,必须走出去,多学、多看、多演,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你,知道你,熟悉你,才会接受你。”
 
  作为合肥市第四届“玉兰杯”戏曲大赛专业组比赛的资深评委,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对大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合肥作为省会城市,近年来着力树立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致力文化传播,推进文化项目,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玉兰杯”戏曲大赛就是其中一个优秀的文化载体和地方品牌,致力于打造本土戏曲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保护地方戏曲,是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政策落到实处的一个体现。“这两年我在‘玉兰杯’做评委,看到参加戏曲大赛的人越来越多,节目质量也越来越高,真的感到非常欣慰,说明大家对这个大赛很重视,愿意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来提升自己,来传承戏曲,非常有意义。我看到其中有很多年轻的戏曲演员非常努力、刻苦,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台给予锻炼的机会和有益的引导,而逐渐成长、成熟、成功,就像一颗颗青苹果逐渐变成了红苹果,令人非常惊喜。”

凡未经新徽商网的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内容或服务,或在非新徽商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新徽商网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