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合肥市经开区繁华大道与翡翠路交口经典广场A座7楼
电话:0551-6285368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为安徽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指引下,安徽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文化建设取得成就和经验,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徽风皖韵”的精品佳作迭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舆论环境持续优化,全媒体传播矩阵日趋完善,安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在取得文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安徽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坚持以改革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传承安徽优秀文化;坚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等。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变革,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给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多形态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生成与传播机制,打破了文化的地域疆界和空间界限,实现了全球文化相融相通、线上文化与线下文化相互结合,文化交流更加顺畅,文化获取更加便捷,极大提升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质量。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我省利用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坚持打造开放大平台。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提出在经贸、产业投资、社会与人文等多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这其中涵盖了文化贸易往来、文化产业输出、文化艺术交流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升对外文化宣传打开了全新空间。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挑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近年来,安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面临着挑战。在公共文化财政、设施投入方面投入总量很大,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均衡性上还须进一步加强。部分基础文化设施陈旧、利用率低,文化财政支出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公共文化经营方式上,束缚我省文化体制机制的因素仍然突出。国有资本投入仍居于主体,政府在文化事业经营上仍占主要地位,市场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公共文化供求上,仍然面临对供求规律把握不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尚须完善。近年来,安徽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制定多项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但随着文化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亟须解决的问题。安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利用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文化产业的性质、范围、内容把握不够,对主动开拓文化市场、寻找消费者、市场发展方向等核心问题的关注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认识充分,但对文化中属于经营性的产业部分则往往界定不清。文化资源相对分散,产业发展相对单一、布局不够合理,文化产业体系与市场要素结合不够紧密。
文化竞争力有待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仍需增强。近年来,安徽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徽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如徽文化已成为全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安徽文化与旅游业等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地方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但与此同时,文化新兴业态的发展、文化竞争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域外文化与安徽地域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这种交汇,一方面带来了文化形式、形态的多样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拓展了安徽文化市场。另一方面,域外文化的影响和外来文化产品的输入,使得安徽地域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同时防止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文化影响力有待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文化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安徽文化传播目前主要依赖官方渠道和主流媒体,对社会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驾驭与运用还不充分,对最受年轻人欢迎的H5、短视频、移动直播等新的传播形式利用不够。二是文化表达方式创新不够。文化传播目前仍然是说教式、灌输式的传播方式比较多,传播效果欠佳,文化传播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如何讲好安徽故事,展示立体、全面、真实的安徽形象依然任重道远。
编排:丁勇
凡未经新徽商网的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内容或服务,或在非新徽商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新徽商网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