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专栏
NEW
BUSINESSMEN
OF ANHUI

地址:合肥市经开区繁华大道与翡翠路交口经典广场A座7楼

电话:0551-62853688

徽商文化 | “徽”从何处来?安徽人要是不知道,该多汗颜!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对于这首诗的诠释,尽管历来就有争论,但后人往往都喜欢引用诗的最后两句,来形容徽州是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翻开清代地图,徽州府地处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部三省交界处,东西长145公里,南北相距110公里,面积1.2548万平方公里,是个相对狭小的山区。

      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祁门、婺源、黟县和绩溪六县,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所作的形象概括。

      追溯徽州府前世,这里的原居民为山越人。山越,彪悍尚武,“鲜知礼节”。山越人以部落的形式,武装自己,“依阻山险,不纳王租。”尽管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在徽州地区置黟、歙二县,派遣官员管理,但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对徽州的控制还极其有限。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派兵平定山越,随即设立新都郡,这是徽州立郡之始,也是汉文化与山越文化融合的开始。此后,随着中原地区的战乱频仍,徽州先后迎来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即史志所载,“晋、宋两朝南渡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此三朝为最盛。”

      也就是说,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到两宋之交“靖康之乱”,是中原世家大族移民徽州最盛的时期,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得以进一步融合,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儒家文化的植入,使得徽州这块昔日的蛮荒之地,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开发,中原人最终反客为主。

      从徽州的历史沿革来看,东汉末年到清代,徽州先后被称为新都郡、新安郡、歙州、徽州路、徽州府;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正式改歙州为徽州。从公元769年、唐大历四年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尽管不同时期徽州的称谓各异,但一府六县的格局基本未变,一直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明清时期,徽州因风景秀丽、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和商业发达而闻名全国,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安徽、江苏两省。安徽建省,省名正是取自安庆和徽州两府。

凡未经新徽商网的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内容或服务,或在非新徽商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新徽商网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