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状况呈现九大特征。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
此次人口普查呈现九大特征
一是从人口总量来看,有所增加。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是从户别人口来看,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是从人口地区分布来看,东北地区人口降速较快。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四是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比女性多了3490万人。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五是从年龄构成来看,中生代劳动力人口下降较快,老龄化趋势增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是从受教育程度人口来看,教育状况持续改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七是城乡人口大幅增长。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八是从流动人口来看,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九是从民族人口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低速增长态势的背后是什么?
不是全面放开二胎了吗?为什么在江苏、浙江、山东这些GDP总量前四的经济大省都出现城市人口自然负增长?2020年,至少已有14个城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沈阳、无锡、葫芦岛、鞍山、黑河、抚顺、威海、舟山、泰州、扬州、盐城、镇江、绍兴、常州。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之后连年大降。2017年出生人口下滑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降为1465万。
不止中国,全世界的生育率也都不太好看。全球224个国家里,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有96个。
讨论人口下降的《空荡荡的地球》里,提出了几个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比如:城市化让小孩变成负担,而非劳动力;避孕方法的发展,让女性可以控制自身的生育;公共卫生(洁净的饮用水、疫苗)让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所以不必“多生几个以防不测”;传统会劝生催生的力量——亲戚以及宗教,影响力都大不如前。
城市化加速就不想生娃?
城市生活成本高,光是找工作结婚买房就掏空了“六个钱包”,即使有钱,也不一定有人手。如果夫妻双方里的一个人回家带娃,家庭的风险抵抗能力就会下降。如果老人来隔代带娃,则要面临不同代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如果选择家政或者托班,各种虐童的负面新闻又让父母胆战心惊……托育和教育费用,孩子看病难、入园入托难、公立进不去,私立费用高等等等等问题都让人感到头大。
另外,目前职场的工作时间,和孩子的上学接送时间常常是冲突的。如果家长总是请假接送,就会面临难以晋升甚至失业的风险。
城市化,已经让孩子从“劳动力”变成了纯粹的“吞金兽”。对科学育儿和对学历教育的追求,都让养育孩子的成本水涨船高。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看来,要解决目前的困境,需出台减轻育儿家庭养育负担的政策,例如对多孩家庭个人所得税减免和现金补贴,买房免地价,大力建设幼托设施,提高0-3岁小孩的入托率等;此外,陆小成还建议,在夯实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的同时,考虑到社会公众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量较大,可适当扩大招生名额,创新制度鼓励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融合发展。
老龄化早已不可避免
根据中泰证券研报中的预测,到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88亿人,占全部人口的20.4%,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我国差不多3个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老人,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寄希望于多生孩子来延缓老龄化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国家战略高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不少人盯上了“银发经济”新蓝海。
“血糖仪、呼吸机、电子血压计等医疗器械,面对的都是增量市场;老年用品,特别是老年卫生护理用品,比如老年尿不湿;养老物业公司,现在物业公司的估值,高于房地产公司,这表明资金认为物业服务比单纯盖房子,更有持续性;还有不那么招人待见的生意——殡葬。”国内康养某业内人士坦言,要把思路打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