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又到了校外培训的黄金时期,而一直以来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市场也迎来一个重磅消息。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通知》显示,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其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
近两个月,以校外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教辅行业迎来密集监管。
4月25日,高思、跟谁学、学而思等多个头部教育机构因价格违法行为,被分别给予警告和50万元的“罚单”;
5月10日,作业帮、猿辅导因实施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分别被处以250万元顶格罚款;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典型案例,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
种种迹象表明,校外培训市场的“强监管”时代已正式来临,整个行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净化。
过度金融化成校外教育监管重点
这次校外教育机构治理监管,收费跨度时间长、虚假宣传、价格违法行为是监管重点。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是为了什么?
是对于校外培训的一刀切式叫停?还是为了降低市场“虚火”?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监管司有两大关键任务,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二是切实建立教育备案审查制,确保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有合法的资质,进行合法、规范的经营。从今年3月起,多数机构也开始将“有教师资格证”作为招聘的要求。
教培监管政策的目的是长期规范行业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
“双减”政策下,培训机构向何处去?
6月1日,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其中第33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种种举措,都是在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双减”是什么?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
图源:新京报
而领头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就是建立在“鸡娃”们的内卷与负担之上。又有人说,培训市场确实是刚需,是为家长、学生提供所需服务。但这个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是有问题的,如今,要纠正这个问题,校外培训市场的领头羊受到影响是在所难免。
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敏锐的。近期报道称,在线教育中概股市值年内蒸发近千亿美元,多家机构撤离。
6月17日,教育股跌幅扩大,截至下午14点30分,天立教育跌超18%,新东方跌超11%,睿见教育跌超6%,思考乐跌近10%,嘉宏教育跌9%……
社会的趋势正在不断变化,对于校外培训行业来说,要在这场监管趋势变化中存活下来,只有不断调整发展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门槛、明确资质、完善监管,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行业的理性发展。实际上,长期来看,有了明确和稳定的监管机构,更易于形成规范的培训市场,对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将是有利的。
这意味着,培训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的混乱状态,而将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作业帮”“猿辅导”分别被处以250万元顶格罚款
新浪财经:解读: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理顺“双减”职能设置
AI财经社:校外培训强监管来临,新司局成立,教育中概股市值已蒸发千亿美元